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洞情察世之博客

人生与社会照写

 
 
 

日志

 
 

知觉、认知与知识  

2010-08-12 14:58:07|  分类: 钱氏看哲学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知觉是认识的来源”。而且,人们大多认为,知识主要是依靠认识世界所得的经验而获得的。

 
  然而,柏拉图则反对这种看法,他认为从知觉中绝对无法获得知识的,感官只能带来欺骗和隐瞒的效果,惟一真实的知识必须也必然是有关概念的。知识是不能够被有形的物体仿效的。凭借感觉得到的经验也不属于知识的范畴,因为它是可变的,且因人而异的。真正的知识必须是绝对确定的,必须是固定的、永恒的、不变的绝对存在。只有依靠思维和推理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这是因为依靠心灵的直观才能认识宇宙中的理念。

 
  实际上,柏拉图认为知识必须是固定的、永恒的、不变的绝对存在,这已然是将知识等同于真理的存在了。而知识又可以只是对事物某一方面的经验,而且,知识是随着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提升而修正的;并且,知识还会有错误的知识存在;总之而言,知识只是一种相对比较稳定下了的认知。而真理则才是固定的、永恒的、不变的和绝对正确的存在。这一点是必须区分的。

 
  但是,柏拉图认为知觉无法获得知识这一点上是正确的,因为知觉事物只是获得一种图像、一个声音、一个味觉,只是一种感觉上的事情,而人的感觉是因人而异的,也是因事物的变动而不同的,因而是一种变化不定的认知;并且是,人知觉上的认知更是一种只会产生幻觉和只看到事物表象的认知。一种飘忽不定的认知似乎尚不能构成一种知识,即不稳定的认知尚不足具备有形成知识的条件。因此,知觉是不能让人直接可以获得知识的。

 

赫拉克利特说,变化就是运动,事物永远是在斗争中存在,进一步推说,一切我们认为实在的事物,无不处于常变的状态,因此只有从运动和变化中去认识事物才能真正地把握事物本质。显然,赫拉克利特的话对于感官世界来说是正确和重要的,而对于理念世界——知识的本质来说却是错误的。事实是,如果任何事物都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我们的感官世界也因世界的变动而发生着改变,所以知觉便也是变动而无常态的。如“在我健康的时候,喝下去的酒觉得很甜,当我生病的时候就变得很酸”,因而,也自然会有“万人就有万个尺度”现象出现了,对同一事物却没有一个标准尺度又如何能够让那些千变万化的认知感觉成为一种知识的呢?并且,赫拉克利特似乎又忽视了任何事物必都有一个内在不变的本质存在了,而这个内在本质就是它形成知识的核心要素所在。只要我们能够深入事物内部并认识了它的这一本质,那么,我们就基本上就能够掌握了这一事物的主要知识了。这是知觉感官所感知事物千变万化的表象所不能把握的,也是无法把握的事实所在。而表象的东西都是最不稳定和短暂性的与事物本质不一定有关系的东西。


       刘烨在其编译的《柏拉图的精神哲学》中说:“因为如果感觉到的事物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感到的这一事物在下一时刻就不是这一事物,我们在认识这一事物的时候,也完全失却了这一事物无论知识和知觉都变得毫无意义——当我们说知觉就是知识时,我们也同样可以说知觉就是非知识。因此,哪怕在最低限度内(起码是在定义和概念的限度),必须有描述事物的东西是固定不变的,否则就是无可着落的。官能的作用是直接接触事物并把相关的信号传递给意识,但判断事物的内在差别和对立性质却仍然只有意识可以胜任(眼睛看到颜色,判断出颜色的类别却必须依靠头脑)。如果不思考,而仅仅依靠单纯的官能作用,只可能得到事物的表象,不可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也无法获得知识,所以,真正的知识必须是由意识产生出来,知识来源于意识对本质的认识且知识不等于知觉,只有这样才具有真理性”。

 

可是,知觉虽然不能直接让人获得知识,但是,知觉又是知识获得过程的第一步。人的知识是从知觉的这一基础上才得到第一性上的感性认识(虽然是表象上的),即人通过对某一事物反复的观察而获得了第一个深刻的具体印象,为接下来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该事物的一个必不可缺的基础条件。人有了这一基础才能够进一步对该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并进行实验或实践,从而突入到事物内部了解到其构造和所有属性,并概括出该事物的本质和存在原理,从而形成了知识。知觉(包括感知与观察)、思维、实验或实践、认识等过程就是知识形成的过程,人认识事物属性和原理的稳定性观念就是知识,包括稳定下来了的经验和推理出来的观点。如人对某疾病的知识,它就是人通过长期观察、实践及思考总结下的结果。

 
  可见,知识并不一定是从知觉中产生的,人通过先验的和推理的也可以产生了知识,在这一角度上说,柏拉图也是正确的,即依靠思维和推理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但是,人要形成这种先验的或推理的却又是对哲学能力与逻辑能力形成的一个长期培养训练过程方成。而这个过程首先是以感知和观察为基础练习的所在,再经过对感知到的世界事物勤思勤想和思考能力不断提升,并提高到一定高度稳定时才能逐渐形成这种能力。这是知觉及认知与获得知识之间的存在关系。然而,柏拉图却忽视了这一点,这就是他认知观上的不足与缺陷所在了。

 
  虽然知觉不能直接产生知识,但知觉却与知识的产生相关。知觉作为认知的来源之一,但却还未具有成为知识的必然的和直接的条件;只有在认知提升为一种比较稳定的经验之后,认知才能成为知识。
       

  评论这张
 
阅读(518)| 评论(14)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