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洞情察世之博客

人生与社会照写

 
 
 

日志

 
 

有限物是观念的——观念论  

2014-08-05 16:50:07|  分类: 钱氏看哲学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开篇之前,先来诠释有限物、观念论与实在论的各自概念及其之间的区别。有限物是指被规定了界限的暂时的有,即实有。观念论即唯心论,意思是说世界一切事物(实有)皆是由概念构筑起来的表象,即仅仅是观念的表象。实在论即唯物论,其意思是说世界所出现和存在的事物都是实在的实有,即真实存在着的自在自为的实在。观念论与实在论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以有限物是否是真的是自在自为的存在,即有限物的终极本质是什么?是自在自为的实在?还是被动暂时的表象?

黑格尔说:“有限物是观念的这一命题构成观念论。哲学的观念论无非是不承认有限物是真的有的东西。”

“有限物是观念的”这是观念论亦即唯心论的主要观点。即世界一切事物都是由观念(精神)规定所构成的表象,包括我们对这些表象的感知与认识等。也就是说,我们的宇宙原本上并没有被赋予了规定性的任何事物的存在,如果说真的有存在的东西,即真实之物,那也只不过是两类直接而没有规定性的不变的永恒之物——物质本原(微粒子)与精神理念(意识),其它的因二者结合下的衍生之物(有限物),即指物质本原在精神理念地模拟、设计以及创造而产生的事物,只是物质本原的表象和精神理念的映照;这些有限物在分解后依旧只是一团团不变的永恒的物质本原(微粒子)及一些规定性的概念,只是意识的表象而已,并不是真的有和存在。这就是“有限物是观念的”的含义即是。

然而,在实在论(唯物论)观点那里却认为有限物是实实在在的真的实有之物,既非表象,亦非观念物。反倒是,正由于先有了这些有限物的存在,而后才会有精神的产生并令精神有了表现的余地。在实在论那里同样跟观念论承认有限物也是一种永远运动和变化着之物。只不过差别的是,实在论认为这个有限物是实在的自在自为的实有。

叔本华认为世界是意志的表象。这是观念论中的一个比较典型的具有代表性观点。不论是世界只是意识观念的一种折射和反映表象的认识也好,还是世界是由意识观念设计和构筑出来的产物的认知也罢,这都是观念论核心思想的一体两面。这在宗教那里则有上帝创造世界的创世论(唯心论)存在。相反的是,唯物论只承认也只观察到实有的实在性,以为有限物只是一种自在自为的真的实在;而无视也无能力觉察到蕴藏在物质背后的精神因素对物质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因而,唯物论只是一种局限在对事物表象层面上的片面认知。只因唯物论者无法感知和究察到精神因素在物质世界间所占据的主导地位,因为处于物质次元中的感官(眼睛、耳朵和大脑)无法感知到精神因素的永恒的决定性力量的存在。因此,唯物论的无知便将注意力只聚集在自己所能观察到的表象之上的层面,这样,唯物论便武断地否决了精神因素的主导关键性,这样,唯物论也只能是对表象事物产生了一个完全认同的认知观点。所以,这却导致了唯物论认为凡是看不到或无法感觉得到的东西便是不实在的,也是不真的虚有的东西,而凡能观察到和感觉得到的东西就是实在的实有,是真实存在的真有。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一般人或唯物论形成这个备受到限制的不自由的无明意识的呢?人之本体原本那自由清明的意识因进化的使命而从灵魂次元降生于物质次元中,这就需要接受来自肉体的束缚和限制,就象眼睛被蒙上了一层面纱造成了意识不再是之前清明的灵敏和警觉。这就如水里的鱼儿由于不能观察到陆地上所存在事物,或类似于井底蛙因为无法觉察井口之外世界事物而坚决否认这些本来就真有的存在的道理一样。因为处于不同的空间受到不同的空间条件对意识本身限制的原因所致。另,蚂蚁眼里的世界跟人类眼里的世界却是不一样的,蝴蝶眼睛的分辩度能看到人类所无法观察的东西等。这又是因为不同的生命体只具备自己各自所能感知的意识感官的条件限制。实际上感官这个物质工具就是对不同生命体所设置的意识限制。因而,人如果只认同自己所能观察和感觉的东西而否定没有被观察和感觉到的东西时,同样也会如水里鱼或井底蛙一样地持其感知观的错觉来认知他所能接触到的世界及一切;如此,一般的人或唯物论者就以为表象世界及事物便是真实的实在的实有,而非仅仅是意识的表象,也非“有限物是观念的”之片面认知。虽然唯物论也强调反思的最重性,然而,唯物论的反思却是一种只停留于表面层次上的反思而已,尚未深入到物质背后的那个幕后操控者的核心层次。应知道,世界的事物分为可知与不可知两部分,宇宙亦是由精神与物质此两大要素所构成。

所以,“有限物是观念的”只发生在观念论那里,而不在实在论这边。至多,实在论只是认为真理是概念对事物本质能够保持一致的被动无能的客观反映罢了。

  评论这张
 
阅读(293)| 评论(4)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