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坡比较辛苦与艰难,下坡比较舒坦和容易,这不仅是事实,而且也是常识。但是,上坡者随着越往高处走,他就越站得越高和看得越远;相反,下坡者虽然往下行舒服,然而,他越往下行却越处于更低处,所看到的范围也就越狭隘。上坡与下坡虽然在现实生活中的目的各自不同,但都是为达到某一目标而为之,只要是不与目标背道而行的话,这在大体上两者都无谓什么好坏或对错之区别。
这里所要引用上坡与下坡此两类现象和原理的,主要是用来比喻人在学习和修行方面的境况和状态。
上坡困难与下坡容易在现实中就形成了一个巨大差异的明显对比,因此,这种难易给人的心理上便自然产生了一种避难就易的选择观念,即如果在同一目标上及相同的路径上,人们就会选择容易的而刻意避开困难的,这基本又是没错的选择。可是,当人为了避免困难的路径选择容易走的路径,却对到达目标造成延误或相反结果时,这就不是件好事了,更是错误的选择所在。我们不妨想想,一个对到达不了目标的道路又有什么用处呢?除非前面的道路存在着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时,我们才不得不绕道而行,但是这个绕道也同样是奔着一个相同目标的而为的选择。如果不是为同一目标的行为,这就是意味着放弃了原本的目标——半途而废——永远无法到达预定的目的地。除非,重新按原计划进行之方可。因此,不管人采用什么方式或选择什么路径,只要是朝着预定目标前行的,就总会有完成任务到达目的地的一天。这里所区别的是,有的人因路径正确比较快就到达,有的人则因延误非常慢才到达,还有有的人却依然在原地打转不停,甚至是有的人背道而行,离目标越来越远。
在人生的学习和修行道路上,由于好走的都是容易的下坡路,而难走的都是困难的上坡路;因而,人如若没有清明的意识和坚强的意志的话,就往往只会选择好走的下坡路而放弃难走的上坡路,此为必然。
如果我们将上坡比喻为进步和向上,走平地为原地打转的话,那么,下坡就是退步和坠落。因为走平地就意味着人只是维持在原来的境界之中不变,上坡向上行走则意味着人的境界得到提高和进步了。而下坡却是人境界的下降和掉落。人若畏惧艰辛,自然不想往上攀爬,只想维持原状过安逸享乐的日子,只满足和停留于原来的境界不变。或者是,为了贪图享乐就会想方设法谋取财富,当其在正当渠道无法令自己满足时,他就会不顾坠落也要窃取或掠夺别人的利益——这就是要走下坡路了。那些衣冠禽兽们不仅没能获得思想境界上的进步,反而却是坠落了的存在。
当然,以上此三类人的表现皆出自各人的不同认识,认识则源自人的不同悟性和意识清明度。而人的不同悟性却在于各人先天中原本境界等级上的差别。因而,人才有了不同的认识,也才会有了不同的选择及所要行走的道路。因为人原本清明的意识受到肉体地束缚和物质地干扰影响,人的迷惑在所难免。问题是,有的人因悟性高,看破物质表象的虚妄幻像就快些;悟性差的人要看清事物和人生真相则困难些。这是人之所以会越来越拉开境界差距的原因所在。如有的人为了贪图物质享受自甘当物质的奴隶;有的人却看能清物质真相做到超然物外,保持了自己的本性,追求本体境界的不断进化。因此,一个只沉迷在物质生活里面的意识,如果不能觉悟到自己的本性是什么和看透物质那不断变化的虚幻的表象的本质的话,那么,他就只能一直停留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境界层面无法再获得进步的可能。除非是,人生过程当中发生了某重大事件来给予他一些揭示,如至亲死亡或自己濒临过生死灾难的考验等巨变,以便令其觉醒。尽管如此,有些沉迷在追逐物质享乐的人身上却依然表现为执迷不悟,这些揭示仍旧无法令他们清醒过来——自甘当物欲的奴隶直到永久;这就是这些总是处在原地里打着转无能前进的人的状况。物质生活是基础生活,因而,物质生活只是低层次的生活方式。精神生活是建立在物质生活基础上的高层生活,更是忠于人本质的生活方式。况乎,人的本质是属于精神的,精神才是人的本质。
无论是知识学习或境界修行,要想取得进步就必须在牢固了旧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知识,如果仅仅只满足于旧知识的话,那么,人就自然无法再获得新知识和取得新的进步了。虽然人在不自觉学习的生活当中也会接触到新信息和新知识,并有些为人无意识中吸取了,但这种吸取也是一种学习和接受,只是人表现为不自觉的学习而已。然而,我们必须明白一件事情,即有意识学习与无意识学习,自觉修行与不自觉修行乃两回事,其效果当然也是两回事——天差地别,即前面所提及那样:有的人进步神速,有的人则原地打转。
既然自觉学习和修行可以令人不断获得进步,而不自觉学习和修行却只能使人原地踏步。可是,人还为什么要偏偏选择不自觉学习和修行的呢?甚至是宁愿充当物欲的奴隶?
原因是,除了前面所提的人因害怕辛苦、畏惧艰难而选择了相对较安逸的生活外,如人学习理解理论是件比较辛苦的差事,因而,人就在能够回避的时候就刻意给予逃避之。懒惰之人因为害怕辛苦,所以逃避学习和修行,拒绝了努力向上。还有的是因为人的清明意识在受到物质表象的蒙蔽后尚未觉醒过来,而且,人还迷恋上了物质享乐,如陶醉在灯红酒绿的虚幻情境里,一天没有了如此的享乐便感到痛苦,一天没有了对身外物的巨量占有亦倍感痛苦,这是人因沉迷物欲迷失自己的原因。可是,过多的物质生活必有损精神生活,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或基于寻求感官剌激,或基于畏惧辛苦,或基于沉迷物欲等等。可是,人的本质是精神(灵魂)而非物质,物质只是人本质(灵魂)的临时借用物,包括人的身体亦是;你不会是把自己的身体当成自己的吧?因此,人如若将自己的一生心血都消耗在积累物质财富上,在追逐物质享乐上,那么,他还会有什么时间来过精神生活呢?所以,过多的物质生活必有损精神生活。这个道理也揭示了,不同的境界就会有的不同认识,不同的认识就会有了不同的追求目标,也就会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
人选择向上攀行,虽然上坡时比较辛苦些,但是,当人越往高处攀爬站于更高处时,人的眼界就越开阔,就越看到了低处所无法观察到的事物。人若想安逸,当一只井底蛙自然是没问题,可是,他永远就只能是一只井底观天的井底蛙罢了。况且,人为什么要降生着实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必须面对之问题。难道,人之所以降生就是为了追逐身外物?过茫然的日子和为追逐身外物而痛苦的生活?如果人仅仅为此而降生,这又有什么意义的呢?身外之物并不是自己本有的东西,都只是暂时借来之外物而已,归还和失去是最终的也是必须的事情,自然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之所在。可是,人降生的真相在于:体验生活、学习知识及促进本体境界的不断进化——人降生就是为了来到人世间修行为主要目的。而修行就如上坡与下坡的境况一样,越站于高处,就意味着其境界越高;越处于低处则境界越低。人一边想懒惰安逸,一边却想让自己进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人若想要令自己不断获得进步,就必须克服懒惰思想,努力向上前进。
评论